奔驰线上注册送彩金:也许未来中国会有一些人工智能公司失败或倒闭,但最终结果却是中国的公司在全球AI发展及应用上创造更大的价值。
初中物理公式大全(一)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体 系 物理量 概 念 字母公式 各字母代表的 物理量及单位 m—质量(kg) V—体积(m3) 变形公式 应用 条件 ρ-密度(kg∕m3) m=ρV 密度 单 位 体 积 某种 物质的质量 ρ= m V V= m 物体实心 实心 ρ G g 定义式, 普遍适用 固体、液 体和气体 重力 力 地 球 对 物 体的 吸引力 G—重量(N) G = mg m—质量(kg) g = 9.8N∕kg p— 压 强 ( Pa 或 N/m2) m= 压强 物 体 在 单 位面 积 上 受 到 的压 力 F = pS S= p= F S F—压力(N) S—受力面积或 物 体间接触面积 (m ) 2 F p ρ 液体压强 p=ρ 液 hg 液 —液体密度 (kg/m ) 3 只适用于 计算液体 内部压强 h— 液 面 下 深 度 (m) F 浮=G 排液 =ρ 液 V 排液 g 浸在液体 (或气 体) 中的物体受 到 液 体 ( 或气 体) 向上托的力 F 浮=G 排气 =ρ 气 V 排气 g F 浮—浮力(N) ρ 液—液体密度 (Kg/m ) 3 ρ 液= F浮 V排液 g 适用于计 算物体在 液体或气 体中受到 的浮力 V 排液 —排开的液 (等于物 体的体积 体浸在液面下部 分的体积) 3) (m G—物重(空气中) 浮力 F V 排液= 浮 ρ液 g 学 F 浮=G –G′ G′-- 视重(物体 浸在液体中测 力计的示数) W—功 (N?m 或 J) F—作用在物体上 功 力 与 物 体 在力 的 方 向 上 移动 的距离的乘积 的力(N) W = Fs s—物体 (或力的作 用点) 力的方 在 向上移动的距 离(m) W s W s= F F=
初中物理公式大全(二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二) 体 系 物理量 概 念 字母公式 各字母代表的 物理量及单位 P— 功 率 ( J/s 或 W) W—功(J) t—做功时间(s) F—作用在物体上 的力(N) v—物体 沿力的方 向运动的速度 W 有用= W 总η 变形公式 W = Pt 应用 条件 W P= t 力 功率 单 位 时 间 所做 的功(表示做功 的快慢) (定义式) t= W P P = Fv (推导式) 学 机械 效率 有 用 功 占 总功 的百分比 η= W有用 W总 η—机械效率 W 有用-有用功(J) W 总—总功(J) W 总= W有用 η c—比热容 热 单 位 质 量 的某 种 物 质 温 度升 高( 降低 )1℃ 所吸收(放出) 的热量 (J/Kg?℃) Q—物体吸收或放 出的热量(J) m—物体质量(kg) Δt—升高(降低) 的温度(℃) 比热容 Q c= m?t Q = cmΔt Δ 学 热值 单 位 质 量 的某 种燃料完全燃烧 所放出的热量 通 过 导 体 的电 流 与 导 体 两端 电压成正比, 与 导 体 的 电 阻成 反比 Q q= m q—热值(J/kg) Q—放出的热量 J m—燃料质量(kg) I— 通 过 导 体 电 流 Q 放 = mq m= Q放 q 电 欧姆 定律 U I= R W = UIt (定义式) (A) U—导体两端电压 (V) R—导体电阻(Ω) U = IR U R= I 只适用纯 电阻电路 电阻 普遍适用 W—电功(J) U—电压(V) I—电流(A) R—电阻(Ω) 只适用纯 电阻电路 电阻 电功 学 电 流 所 做 的功 ( 即 用 电 器消 耗的电能) W = I2Rt U2 W= t R (推导式)
初中物理公式大全(三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三) 体 系 物理量 概 念 字母公式 各字母代表的 物理量及单位 Q—产生电热(J) I—导体中电流 (A) R—导体电阻(Ω) t—通电时间(s) 对于电热 器 普遍适用 变形公式 应用 条件 Q = I2Rt 电 电热 电流通过导体 时产生的热量 (焦耳定律) Q=W W—电流对用电器 所做的功(J) 学 单位时间内电 流所做的功 P= W = UI t 2 W = Pt P—电功率(w) W—电功(J) t—通电时间(s) U—电压(V) I—电流(A) R—电阻(Ω) (定义式) I= P U 普遍适用 电功率 P=I R U2 P= R (推导式) R= U2 P 只适用 纯 电阻电路 电阻 附表一: 附表一:其它物理公式 对 象 字母公式 各字母代表的 物理量及单位 F1—动力(N) 变形公式 适用条件 杠 杆 (平衡条件) F 1L 1 = F 2L 2 F2—阻力(N) L1—动力臂(m) L2—阻力臂(m) F2 L1 = F1 L2 (L1 是 L2 几倍,F1 就是 F2 几分之一) 杠杆静止或匀 速转动 F= G物 n G物 + G动 n G物 nF F—绳端拉力(N) G 物—被提升物重 滑 作用在绳 轮 端的拉力 组 提 升 重 物 绳端移动的距 离与物体上升 高度的关系 不计摩擦与绳 子和动滑轮的 重力 不计摩擦与绳 重 与阻力的 关系 F= G 动 —动滑轮重力 (N) η= n— 承担 重 物绳 子 的股数 s— 绳 端 移 动 距 离 无条件 s = nh (m) h—物体被提高度 无条件
W 有用 = G 物 h 滑 轮 组 提 升 重 物 W 总= Fs W 总=W 有用+W 额外 其它公式 v 绳 = nv 物 v 绳—绳端移动速度 v 物--物体上升速度 或 P总 = W总 t P 总 —拉力做功功 率(W) P总 =Fv绳 t—做功时间(s) 说明:定滑轮和动滑轮可以分别看成 n 是 1 和 2 的特殊的滑轮组 附表二: 附表二:串联与并联电路 对 象 电流 电压 字母公式 I = I1 = I2 U = U1 + U2 R = R1 + R2 各字母代表的 各字母代表的 物理量及单位 I—总电流(A) U—总电压(V) 电流处处 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 电压 物理意义 串 联 电 路 电阻 分压 R—总电阻(Ω) 总电阻等于各用电器电阻 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阻成 比 U1 R1 = U 2 R2 P R1 1 = P2 R2 P = P1 + P 2 I = I1 + I2 U = U1 = U2 电功率 P—总功率(W) 各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 比 电流 电压 电阻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 各支路两端电压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的电阻的倒 数 并联后电路中总电阻小于 小于任一电阻 小于 各支路电流与电阻成 比 并 联 电 路 1 1 1 = + R R1 R2 I1 R2 = I 2 R1 P R2 1 = P2 R1 P = P1 + P 2 分流 电功率 各支路上用电器的电功率与其电阻 成 比
附表三: 附表三:物理学中常用字母代表的物理意义 字 母 A C F G H I 英 文 字 母 J M N P Q R S T V W 希 腊 字 母 ρ Ω η Δ 机械效率 变化量 压强(p) 热量(Q) 电阻(R) 路程(s) 温度(t) 速度(v) 功 (W) 密度 欧姆 面积(S) 时间 (t) 体积(V) 伏特(V) 瓦特 (W) 秒(s) 功率(P) 热值(q) 比热容(c) 力(F) 重力(G) 高度或深度(h) 电流(I) 焦耳(J) 米(m) 牛顿(N) g = 9.8N/kg 小时(h) 代表的物理量 代表的单位 安培(A)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之三----计算题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之三----计算题 ---问题一:如何去理解掌握一个物理公式? ⑴正确理解公式中各字母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公式中各个字母都代表一定意义的物理量,只有正确理解它的物理意义才能正确运用 其分析解决问题。
如公式 W = Fs 中的 s 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,而不能简单 ...... 地认为它表示物体移动的距离。
了解公式成立 成立的条件 ⑵了解公式成立的条件 有些公式成立是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的,如欧姆定律它只适用纯电阻电路,就不能用它 来计算电动机工作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。
只有了解公式的应用条件,才能正确运用公式。
不满足公式的成立条件,就不能运用公式。
对应训练】 【对应训练】 ⑴小明背着 40N 的书包沿水平方向前进了 50m,小明对 书包做了 J 的功。
小明的教室在二楼,已知到 3m 二楼的楼梯长 5m,高 3m,体重 450N 的小明把书包背上 二楼,他一共要做 J 的功。
⑵如右图,将一个重 300N 底面积 0.5m2 的木箱放在面积为 0.1m2 的凳子上,则木箱对 凳面的压强是 。
(3)某电动机的额定电压是 220V,额定功率是 2200W,电动机内部线圈的电阻是 5 ① 该电动机正常工作时通过线圈的电流是多大? ② 电动机正常工作 5min 消耗多少电能?其中有少转化为内能? ③ 计算电动机的能量转化的效率。
(4)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 100N 的物体 A 提升 5m,已知动滑轮重 20N, ①若不计绳重和摩擦,作用在绳端的拉力需多大?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? ........ ②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际是 75%,则作用在绳端的实际拉力是多少? F 问题二:物理公式的作用 1.运用公式定量 1.运用公式定量计算 运用公式 定量计算 ⑴一个公式其实就是一个等式,它反映了几个量之间的相等关系,公式中若有 n 个物 理量,只要知道 n-1 个量,就可以运用公式采用公式变形的方法计算第 n 个量。
⑵运用公式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统一 ⑶解答较复杂计算题的一般思路 ①仔细审题:了解题目的已知量和问题(所求量) ②寻解题思路:可从问题入手(思考要求这个量根据所学公式就必须知道那些量)或从条件入 手 已知这些量根据所学公式可以求哪些量) 或从两方面入手, ( , 运用公式分析找出解题的路子。
③根据解题思路列式计算:要列出所用公式,后代入计算,注意各个物理量代入时要有 单位,且各个量的单位要统一。
④检查后作答 【对应训练】 对应训练】 2 (1) 如图,用 30N 的力将图钉按到墙上,已知 S 帽= 0.6cm 求手指和墙受到的压强. S 尖= 0.1mm 2
本文标题:初中物理公式大全, 搜寻更多关于“初中物理公式大全”
链接地址:http://www.throughwaves.com/kblllmi9fknl9igeodfenbia.html